首页
新豫网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编辑

  近期,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筑迹红韵”实践团走进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支队伍,共同开展为期9天的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井冈山中心主办,是全团“三下乡”活动重点品牌项目。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筑迹红韵”实践团在华卉、韩瑞丹两位教师的指导下,以“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修+实地调查+课题研究”模式为路径,用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科技复刻红色记忆,用青春传承井冈山精神,在红色遗产保护、精神谱系传承、青年成长锻造中交出亮眼答卷。

  以脚步为尺,丈量革命精神厚度。苍松翠柏映丹心,革命陵园寄哀思。团队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通过敬献花圈寄哀思,重温入团誓词映初心,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悟“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黄洋界哨口上,成员们站在当年红军激战的战壕边,聆听了“黄洋界保卫战”以少胜多的传奇。对照地形图谱,触摸斑驳的掩体石壁,在历史场景与现实空间的交织中,深刻体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智慧与革命勇气。这些浸润着热血与信仰的现场教学,让井冈山精神从书本走向心灵,成为团队开展实践的精神坐标。

  以实践为桥,锻造红色传承力量。“挑粮小道的石板路,磨的是脚,炼的是心。”成员们重走当年红军往返于茅坪与井冈山的崎岖山路。当汗水浸透衣衫时,队员们更懂得“朱德的扁担”背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重量。脚步不止于体验,更延伸至田野。走进马源村、柏露村实地调研,深入田间地头采集近百份口述史,并将“红军借粮”“战地救护”等故事转化为文旅叙事线,让沉睡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滋养。

  以科技为笔,复刻红色建筑记忆。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丰碑,实践团用科技守护初心。成员们深入茨坪毛泽东旧居、八角楼、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等革命旧址,顶着高温完成数据采集,创新运用“三维建模—智能诊断—动态活化”技术链,构建的数字孪生模型不仅精准还原八角楼、毛泽东旧居等建筑历史场景,更通过动态模拟技术,让静态建筑成为“会说话的历史见证者”。同时,成员们化身“红色讲解员”,在毛泽东旧居、小井医院、黄洋界等旧址前录制宣讲视频,通过情景演绎、实景解说,将“一根灯芯照初心”“黄洋界保卫战”等故事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内容,让革命历史在镜头下焕发新的传播活力。

  “当数字模型里亮起八角楼的灯,我突然明白:我们保护的不只是建筑,更是一代代人不能忘却的精神家园。”正如实践团队长吕江波在课题汇报会上所言,实践团的探索不仅为红色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更培育了一批懂技术、有情怀的红色遗产守护者。

  从红土地上的初心追寻,到数字空间里的记忆传承,“筑迹红韵”实践团用青年智慧诠释着:革命旧址从来不是凝固的过往,而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活态遗产”。实践团将怀揣这份浸润初心的红土记忆,把井冈山精神与红色遗产保护成果转化为思政育人的生动实践,让青春在追寻真理、砥砺担当的新征程上绽放更加绚丽璀璨的光芒。(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