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大多数毕业生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名花有主”,很多企业因为没有招到人才失望而归。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为什么这里的毕业生如此抢手?“学校以产教融合为引领,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掌握过硬技能,全面提升素质,成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穆瑞杰如此总结。
初心不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穆瑞杰认为,学校根植中原大地,背靠区域行业,应该积极发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引领和支撑支持作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初心”体现在目标定位上——河南是畜牧业、食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大省,特定的省情和国家发展战略定位,迫切需要一所为牧工商一体化服务的本科院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坚持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重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畜牧师、会计师、工程师等“师”型人才。
“初心”体现在学科专业上——学校主动适应新工科、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创新”动物生产类学科专业,“培育”新工科类学科专业,“繁荣”商贸物流类学科专业,努力构建牧工商一体化的学科专业体系。
匠心筑梦,把实践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践育人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开展“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大胆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校企合作新路径、实验教学新体系、就业创业新模式,逐步推进“分层教学、分流培养、项目驱动、定向就业”。
实践育人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引领工程”和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双聘工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上一门课程、带一支团队、抓一个项目、做一次展示、出一批成果,吸收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参与团队建设。
实践育人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里——学校注重双创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现拥有的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50多个实训基地成为学生们理想的创业“孵化器”、就业“练兵场”。
特色”为笔,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命运共同体
特色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高校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罗士喜说:“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学校坚持特色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服务社会中找位置、找机会、抓机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走出了一条‘牧工商一体化,产与教相融合,校企生良性互动’的办学道路。”
穆瑞杰表示:“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持应用型的发展定位,打造学校发展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实现学校建设‘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郝景昊 张颖 常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