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座大棚都是我的,三月份开始栽上番茄苗,现在基本上都结果了,估计产量能达到两万五千斤。”说起自己种的这两座番茄大棚,张志和信心满满。 张志和是汝州市洗耳河街道七里居委会十六组村民,他一共种植了两个塑料大棚,每个大棚占地一亩多。“大棚种的都是韭菜、番茄,轮流种植。好的年景,每亩地都能赚个两万多块钱。” 七里居委会很早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全村共有土地1800多亩,仅蔬菜大棚就占地320多亩,280余座大棚,从业群众280余家,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传统种植的都是韭菜、番茄,一年两熟,两种轮作,大部分菜都销往周边的平顶山、洛阳、许昌等县市区。但是,我们村种菜抗风险能力较低,也曾经出现过蔬菜滞销的情况。”七里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吴国强告诉笔者,今年春节过后,由于受疫情影响,本该畅销的韭菜却卖不动了。 经过这件事,七里居委会两委班子坐不住了,如何才能帮助菜农打通销售渠道、如何才能抵御市场风险、如何才能扩大种植、提高菜农收益等一些列问题摆在两委干部面前。 为解决这一问题,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两委干部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在村内发展食用菌种植,提高群众的收益。近日,两委会专门组织菜农深入周边的鲁山、宝丰等以及本地的温泉镇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食用菌种植的先进经验。在考察中,干群实地走进食用菌大户种植现场,同 他们交流市场前景、种植经验。通过比较,大家一致认为,种植食用菌省工省力,种植效益比较理想,和蔬菜种植相比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下一步,我们准备再扩大塑料大棚种植面积200亩,引进食用菌种植,扩大种植种类。依托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围绕品牌化经营的思路,注册我们的蔬菜商标,合作社组织对外发布信息,扩大销售渠道,不断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打造我们的‘一村一品’。”谈起下一步发展思路,吴书记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