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鹿邑  岳国庆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以文载道 文化汝州|李晓伟

来源:河南经济报周末 作者:李晓伟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15
摘要:汝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积厚流光。 光彩绚丽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具有光辉灿烂的历史,这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深厚积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指出,坚

   汝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积厚流光。

           光彩绚丽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具有光辉灿烂的历史,这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深厚积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文脉与国脉相通,文运与国运相连。汝州文化的传承与自信,关乎汝州每个人。

    

 

    一泓文脉流汝州

    一泓文脉流汝州。地处中原腹地的汝州,最应该有这份文化自信。

    汝州因汝水而得名。追本溯源,汝州之名,始称汝海、汝坟。之所以皆以“字冠名,乃出自女娲封地——女国。《世本·氏姓篇》(张澍稡集补注本)云:女氏,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

    据史料载,汝州(含汝阳、宝丰、郏县、襄县)的汝水一带,远古为女娲国,亦称女国;尧舜时期为汝海,亦称女海;夏禹凿伊阙,汝海干涸为大陆,始称汝坟,其地名延至商朝末年。嗣后,武王灭商兴周,汝坟为周南王畿之地。隋炀帝初年,始改称汝州。由此可见,汝州之地名源于女娲,是由女国演变而来。

    汝州,至今仍保留并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那些影响深远的文明成果,都能找到它的根与芽。

    让我们折叠时空,回到古老而深邃的汝州——

    7000多年前,汝州中山寨。一声悠扬的笛曲划破湖面的宁静,我们目睹手执骨笛的先人们载歌载舞,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与贾湖骨笛不同的是,中山寨十孔骨笛,是中华民族声乐乐器的定音器。

    6000年多年前,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一幅精美的图画——附着在彩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几近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始祖。我们感知手执画笔的先人们笔走龙蛇,龙飞凤舞,描述着华夏文明的曙光萌芽

    4400多年前,汝州崆峒山。中华始祖黄帝肃穆敬候在层峦叠嶂,岩崖危峻的山崖前,恭恭敬敬地聆听着大隐广成子的治国之道。

    4300年多年前,汝州洗耳河畔。尧请许由隐士做九州长。许由听后很是烦恼,认为帝尧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他到河边洗耳以志淡泊名利,不慕荣华。

3000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横空出世,华彩成章这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诗歌源头,预制了中国诗歌的总基调、总色彩、总走向。其中《诗经·国风·周南》中描写汝河儿女的《汝坟》三章,甚至超前预约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成为了千古绝响。

1300多年前,孟诜和他的《食疗本草》。就在我们今天大快朵颐的时候,仍能聆听他阐释《食疗本草》的精奥高玄和养生之道。

    1300多年前,汝州温泉。一代女皇,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正在汝州温泉沐浴着雨露。她仿效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故事,命文臣围池而坐,羽杯流转,庆贺文功武治,天下太平。  

    1300多年前,刘希夷。这位风华正茂的汝州诗人正凝神沉思,吟诵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精妙佳句,成为了千古绝响。

1800多年前,汝州风穴寺初建。风穴寺佛教传承,初为天台,后为临济。风穴寺之历史,传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风穴寺承载之智慧,亦为汝州人民之智慧。

1200多年前,汝州风穴寺,“风穴千峰百塔林,天台临济双祖庭临济四世延沼禅师,用他具有华夏哲理和东方智慧的思想,启迪着后世的我们,使禅宗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

900多年前,汝州知州王寀。他从《淳化阁帖》、《绛州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中,选出先秦金文8种及秦汉至隋唐五代名家书法94种共109帖,荟刻12石,名《汝帖》,为中国“四大名帖之一。

    900多年前,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在连天的烟火中,在匠人的精心制作中,汝瓷,成为了闻名华夏的五大名瓷之首。

    90年前,曲剧。一群泥腿子登上舞台,将一腔曲子戏唱响九州。

今天,当我们推开厚重的汝州博物馆大门,置身充满浓郁中国风的汝州博物馆:鹳鱼石斧图描摹着远古先民的瑰丽思想宋代的汝瓷正用清脆的开片声传递着华夏瓷器的正声,精美绝伦的汝帖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

    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汝州文化,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汝河儿女,赋予了汝州人独有的精神气质,积淀了汝州文化自信的丰厚底蕴。

    汝州,感国运之昌盛,立时代之潮头,发文化之先声。

    、

    山登绝顶我为峰

    文脉与国脉相通,文运与国运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这不仅是河南对文化发展的再思考、再认识、再提升,更是汝州对文化发展的再思考、再认识、再提升。

    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让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叮叮淙淙的开片声中,共享“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美妙感受,共同感受汝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蓬勃活力。

中国曲剧艺术节”“中国·汝州杏花旅游文化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汝州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从远古先民抟土制陶,到先古工匠烧造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从黄帝问道广成子,到《诗经》三百风雅颂;从《食疗本草》到“汝瓷为魁,再到风穴寺历经北魏、唐、宋、金、元、明、清至今……汝州大地处处闪耀着文明之光。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汝州地上、地下文物资源相当丰富。在20072011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汝州市复查文物保护单位120处,新发现文物保护单位733处,共计853处。其中古遗址137处、古建筑581处、古墓葬22处、石窟寺及石刻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9处。目前,我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4处、汝州市文物保护单位38处。众多的文物古迹广泛分布于汝州域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汝州中大街,曾是老汝州最繁华的中心街区,见证着汝州三千年的发展变迁。

    据历史记载,汝州城最早为周代城,建于公元前770年,是周平王儿子姬烈的封地,周国国都建于此。战国时曾是榆关,成为诸侯争夺的要地。北魏为南汝原县,孝文帝在城内设有行宫。隋初改南汝原县为承休县,唐朝将梁县移治承休县,这里成为梁县城,归汝州管辖,因汝州治驻梁县,这里又叫汝州州城。唐之后至宋、元的八百年间,这里一直是汝州城和梁县城。明初进行机构改革,将府州所驻地的县取消,辖地归府州直管,存在1500多年的梁县消失。明洪武年间恢复汝州时,按明代的规制重新规划,城周长九里十三步,核心区中大街南移至今地。成化年间,汝州升格为直隶州。民国元年取消了州的建制,改汝州为临汝县,州衙变为县衙。一直到1988年撤县建汝州市。

    近3000年的历史,汝州城城叠城、城连城。历朝历代,饱经沧桑的中大街虽然损毁比较严重,但仍然保持着明清时的格局和风貌。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留下了多少人的乡愁。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久经酝酿的梦想,伴随着民生的期盼,正在一步步实现。汝州市中大街整治提升改造,让这条古老的街道在历经沧桑之后,华丽转身,完美涅槃。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中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鼎盛阶段;欧洲文艺复兴,启人心智,揭开了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序幕。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厚重汝州,正昂首阔步,行走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大上。

     

    大树叶茂缘根深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能枝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水有源,木有本。饮水思源,不忘本是中华民族之特有美德。为此,探源祖先足迹,理清世系脉络,是所有华夏儿女之追求。

    梁、周、汝、姬、漫、霍、郝、柳、许、巢、姬、完颜等20多个姓氏源于汝州或发展壮大于汝州。死灰复燃”“如坐春风“千里迢迢”等成语源自汝州。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诗经》”“几层高鸟外,万仞一楼中(唐)”“可怜汝阳酒,味与上国同(宋)”“黄鹿驿骑畏途间,看尽嵩高一带山(元)”“高人喜聚望嵩楼,芳躅于今去几秋(明)”“望嵩楼高高入云,旧藏汝帖天下闻(清)。历朝历代诗人吟诵汝州的诗句不绝如缕,流传千古

    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有些人离乡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长大,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

    2014年开始,赵氏后裔宗亲汝州寻根问祖,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赵氏后裔及宗亲代表近百人千年齐聚汝州陵头镇陵头村宋魏王廷美赵公陵前,寻根问祖,追本溯源。

    2018年,戊戌年中国·汝州周氏汝南堂拜祖大典在蟒川镇寺上村周赧王陵前举行。国内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其他11个国家的周氏宗亲代表600余人参加了祭祖活动。

    寻根文化,让一个城市赋有历史的力量,让孝悌美德擦亮了城市名片,它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多多培育,需要一代代相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18422日,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汝州市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拜孔仪式暨万人共读《论语》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弘扬13亿人民共有的复兴之魂、强国之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的要素,必须融入时代、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传统中有民族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这些产生于汝州沃土的文化自信深入人心,鼓舞着120万汝河儿女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戮力前行

 

    

   固若磐石守根脉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对文化领悟的高度和深度,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力度和广度。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汝州文化就是其重要枝脉。

    近年来,我们聚焦城乡总体规划明确“建设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绿城、豫西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摇摆、不折腾,扎实推进规划落实,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汝州这座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干净,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我市的准确定位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汝州文化高地隆起的蓝图和景象——

    金花飞舞,火星四射,流星如瀑,声震天宇,如梦如幻般的打铁花表演,近年来几乎震慑了汝州的父老乡亲,现场阵阵发自心底的掌声与欢叫一潮高过一潮。

    一枝独秀不抵满庭芬芳。打铁花只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认真对照“一法一条例”,以“保护优秀文化遗产,建设先进文化为己任,通过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截至2018年年初,汝州市公布了410个大类共46项非遗项目,包括民间文学类7项(孟诜的传说、巢父许有避让的传说、颛顼帝故里传说、女娲国传说、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传说、大鸿氏传说、风穴寺传说)、传统美术类6项(剪纸、石雕、泥塑、汝州木雕、手工糖画技艺、“上水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传统音乐类1项(李氏唢呐)、传统舞蹈类2项(肉疙瘩舞、踩高跷)、传统戏剧类2项(曲剧、吴岭提线木偶)、曲艺类1项(河南坠子)、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1项(汝州于家红锤)、传统技艺类14项(汝瓷烧制技艺、手工绿豆粉皮制作技艺、萝卜干腌制技艺、刺绣、锅馈馍制作技艺、马氏天泰号油布伞制作技艺、马氏永和号六合帽制作技艺、马氏桐油漆家具制作技艺、杜记糕点、纸扎技艺、老汝州胡辣汤、汝州灌肠、汝州八大碗、马氏服装、童鞋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类10项(王家白口腔抑菌散炮制技艺、宋氏溃疡散炮制技艺、宋氏健骨散炮制技艺、天血通络散炮制技艺、宋氏中医外科、刘家膏药、于氏不孕不育专科、朱氏中医妇科、邵先德中医内科、李氏中医小儿推拿)、民俗类2项(打“铁犁花”、大奉盅),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汝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项(曲剧、宋氏中医外科),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3项,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6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旨在接续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家在世界竞争中的“软力量

    这些非遗的类型丰富、涵盖面广,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大力推动其生产性保护,可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透过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掘和保护我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让那些尘封或即将消失的珍贵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让我市独特的文化根脉也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守住根脉,凝聚“复兴之魂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

 

    风云雄气象,笔墨辟鸿蒙。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是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的内在要求,与十三五国家文化建设目标相一致,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深刻影响着汝州的现在和未来。

    2018年我市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深化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宣传,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在市区主次干道、社区、广场、公园、游园等公共场所和文明单位、窗口单位广泛设置“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开展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大力开展一校一主题”“一校一童谣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市区重要的商业街——望嵩路,更是将汝州文化的宣传推向了极致。

    老城文化、古城文化、汝水文化、汝瓷文化等,构筑起完整的道路景观小品(包括标志牌、灯具、座椅、花坛、候车亭等)系统。根据特色商业区、古城历史风貌区、汝河生态景观风貌区三个分区特色进行设计的垃圾桶、街道路名指示牌均在行人车辆最易看见的位置,每隔500米设置一个城市座椅,都使其能体现各区域城市文化定位。公共书屋设置的自动还书机,具有自助借还书、自助上下架、预约借书等功能。以曲剧、汝瓷、市民生活、儒家思想等汝州特色文化构成的主题雕塑群也已经落成,吸引众多市民欣赏游玩。

    在汝州,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全社会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风尚更加浓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把文化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

    改革创新,实现文化勃兴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做好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创文,让汝州的文化产业发展释放出了“洪荒之力

 

   党媒姓党守初心

 

    文化+,无限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汝州的融媒体中心建设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已成为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示范样板。

    如今,互联网给舆论生态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对媒体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场,建立健全有利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探索“报、台、网、微、端融合发展的路子,打造县域融合发展的全媒体2018822日,汝州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加强顶层设计,有效整合媒体资源;坚持真融实用,打造新型传播格局;坚持“新闻+模式,积极引导服务群众,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不断开创汝州新闻工作新局面。

    汝州融媒体中心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于坚持把“党媒姓党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坚持把真融真用扣好引领发展的“第一粒扣子,坚持把内容为王作为推进工作的关键点,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激励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动力源。上山下乡,坐一条凳,深入群众;说“一种话,融入群众;做一件事,服务群众。加深记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创作出更多“沾满泥土,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新闻作品。  

    其中,“汝州城事微信公众号目前粉丝量突破24万,是河南省县级唯一粉丝量超过20万的微信公众号,位列2019年第1、2月份河南政务微信影响力月榜(综合类)第二名;2019年河南政务新媒体峰会上,“汝州城事微信公众号荣获河南政务微信影响力年度新锐力量(市县类)第一名。

    党媒姓党,无限忠诚。结合工作实际,汝州融媒体中心将坚持不懈继续发挥党媒优势,重点突出加强组织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平台建设。以有温度的文字讲述汝州故事,以有深度的文字挖掘汝州历史文化,以有力度的文字助推汝州经济社会发展,以有高度的文字为汝州鼓与呼、为汝州展风采。为坚定不移加速推进汝州山水宜居绿城建设,为平顶山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不懈奋斗,中原更加出彩增光添彩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汝州市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的闪亮登场,标志着汝州新闻行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标志着汝州主流媒体矩阵已初具规模,朝着“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迈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讲好汝州故事,传播好汝州声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高地凸起,彰显汝州新气质。

    党媒姓党,舆论阵地竞风流。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精神家园,汝州任重道远。打造文化高地,决胜全面小康,汝州壮志凌云。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13024309号-1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主编:王延亭丨副主编:吴红宇 李中华丨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