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与防治历史悠久,早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糖尿病的病因、鉴别诊断、药食禁忌的记载,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治疗糖尿病有哪些相应的作用和方法呢。2020年11月10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微课堂直播活动第一百四十四期,内分泌代谢科赵华大夫为大家进行讲述。 中医学中并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尿、多食、身体消瘦、尿中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其中,《素问·奇病论》首先提出消渴之名。消渴的病位主要是在肺、脾、胃、肾,尤以肾为重。中医将本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个病变阶段来治疗。 病因病机: 1.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2.阴损及阳,阴阳俱衰。 3.病久入络,血脉瘀滞。 4.脏腑虚损,变证百出。 治疗之法: 随着医学的进步,近十余年来中医中药在糖尿病的研究方面逐渐规范化、系统化。 上消-肺热津伤: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洪数。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消渴方:气阴两伤-玉泉丸、二冬汤。 中消-胃热炽盛: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亦可选增液承气汤、白虎加人参汤、七味白术散、四君子汤等。 下消-肾阴亏虚;阴阳两虚: 尿频尿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可选六味地黄丸 其他治疗方法: 针灸: 上消-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等 中消-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合谷等 下消-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等 耳针:内分泌、肾上腺、胰、三焦、肾、神门、心、肝等 按摩: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对糖尿病的认识独到深刻,治疗方法丰富,其多样性和个体化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主要特色,提供了较多的治疗选择及余地。针对每个人的病情,可以进行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总之,中医治疗糖尿病有效,可以选择。(王喜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