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青年视角探寻非遗文化,6月25日至7月20日,郑州财经学院“豫见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寻迹非遗文化,以科技助力非遗传承”为主题,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等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主要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探寻非遗文化项目,“寻非遗守匠心”非遗文化项目学习体验,“‘智’趣非遗”小课堂等形式,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技艺与传承方式,通过组织宣讲会 演示 交流等活动,探寻非遗之美 领略匠心风采,激活传承密码。
豫见非遗:从校园到社会的探索与传承
郑州财经学院“豫见非遗”项目自2019年7月启动以来,便以坚定的步伐走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前列。团队通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共走访了河南省登封、洛阳、开封等10多个地区,深入调研了80多项非遗项目。
其足迹之广、调研之深,受到了央视新闻、新华社、中青网等知名媒体的广泛关注,累计报道达800余次,极大地提升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在校园内,“豫见非遗”同样绽放着璀璨的光芒。团队成立了非遗文化社团,成为连接青年学生与非遗文化的桥梁。社团累计邀请了32名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非遗体验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8000多名青年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安阳启航 共筑非遗传承梦
6月25日,郑州财经学院“豫见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省安阳市文化馆举行。
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李付强对郑州财经学院暑期实践团来到安阳市学习交流表示热烈的欢迎,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安阳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保护和传承工作成绩。
郑州财经学院校团委副书记和文敏对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与机会表示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郑州财经学院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历程与取得成绩。希望团队走进基层,学传统,研非遗,上好“社会实践中的专业课堂”,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
麦秆画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艳泳做项目交流
聚焦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成员参观青铜器仿品
邢宝军老师展示大平调腔调
肖随普老师介绍二夹弦的起源发展
王朝彦老师教学台步
黄艳泳老师讲解麦秆画
刘慧芳老师展示麦秆画 "刮削" 工艺操作技巧
启动仪式后,“豫见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安阳市和滑县两地陆续走访了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零接触大平调、二夹弦和木版年画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州盘扣、黄氏麦秆画、秦氏绢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展馆讲解员、居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学习,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王老师指导实践团成员完成盘扣制作
俎书献老先生展示二夹弦腔调 讲述传承故事
实践团师生了解及体验木版年画拓印
实践团成员还体验相州盘扣、滑县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感受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分散调研 多点开花显成效
实践团成员在焦作进行调研
实践团成员在开封进行调研
在完成安阳地区的集中调研后,实践团成员带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责任与使命,深入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足迹遍布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等6个省份 30个地市,通过访谈非遗传承人、参与非遗活动、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调研走访了新乡市封丘县人民文化馆等5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积极与当地非遗传承人、文化机构及政府部门沟通合作,共同探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
科技赋能非遗 创新传承方式
实践团成员利用3D打印制作非遗小作品
实践团成员进行非金属切割建模
实践团成员利用非金属切割机制作非遗小作品
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数字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在活动期间,实践团利用3D建模、激光切割等技术,对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载体进行了数据采集与立体建模,构建了三维数字档案库。
智韵梨芳-智能戏曲相框
棂影智风--非物质文化遗产智感便捷电风扇
成员们还设计并制作了多款非遗主题的智能交互产品,如智韵梨芳-智能戏曲相框等,通过科技手段、数字技术使非遗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非遗和现代科技融合发展,让非遗融入美好生活。
非遗进社区 文化共传承
实践团成员向社区居民分发宣传扇、宣传页
为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非遗现状及传承困境,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的社会氛围,“豫见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设计宣讲彩页,宣传扇,先后前往安阳市文化馆、滑县民俗博物馆等地,向当地群众发放非遗宣传单,开展非遗知识科普宣讲,并利用线上问卷和线下调查等两种形式相结合开展实地调研,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00份,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实践团成员了解地方非遗政策、非遗发展历程及当前非遗工作的困境,以期构建融合非遗保护、非遗文化体验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非遗传承方案。
实践团成员科普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产品展示
“豫见非遗” 暑期社会实践团为巩固成员实践成果、深化非遗文化传播,相继走进安阳滑县祥泰苑社区、郑州市家河家社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多场“‘智’趣非遗”小课堂。
实践团成员指导脸谱绘制
实践团成员指导漆扇制作
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化身“非遗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区居民与小朋友们讲述漆扇的千年工艺脉络、脸谱的色彩密码等非遗知识,并带领社区小朋友动手体验漆扇制作、脸谱涂色等活动,通过“知识讲解 + 实践体验”模式,让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社区居民在亲身体验中增加文化认同。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豫见非遗”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非遗文化的核心技艺与传承方式,还通过科技手段和创新方式,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豫见非遗”实践团将继续探索,非遗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和新方法,结合时代需求和技术进步,推动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郑州财经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