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实践育人平台,优化实践育人体系,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郑州经贸学院“法治青春行”实践团走进汝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筑梦法治路,法院座谈悟初心。7月7日,实践团在汝州市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汝州市钟楼人民法庭,“零距离”接触并了解法庭工作,感受法律威严和司法公正。实践团与钟楼人民法庭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法官结合当地司法案件、汝瓷文化历史,详细介绍了文化遗产保护、汝瓷产业以及汝州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并为本次实践团成员下乡普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参观人民法庭
座谈会
寻访汝瓷匠心,传承非遗薪火。7月8日,实践团对汝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人郭鹏飞、王晓兵、王光强进行专访,感受匠人们对汝瓷文化传承的坚守与热爱,在访谈过程中,实践团进一步了解到非遗传承保护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法治问题,实践团成员聚焦汝瓷文化传承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向汝瓷手艺人普及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其依法维权能力。
人物专访
随后,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青瓷博物馆、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汝瓷小镇等地,亲身体验汝瓷的雕刻、拉坯等工艺,进一步感受到汝瓷的魅力,系统了解汝瓷文化脉络,深化对传统工艺与法律保护结合方式的理解。通过与小镇管理方交流,了解小镇在品牌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模式与困境。
实地走访与体验
参观青瓷博物馆
普法宣传入人心,法治护航促传承。7月8日,实践团走进生活、走进群众,通过案例讲解、发放“知识产权保护与非遗保护法律指南”宣传扇、发放问卷以及开展“法润汝瓷,守护匠心”主题签名活动向汝瓷手艺人、从业者及当地群众普及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提升依法保护意识,宣传汝瓷文化价值,促进社会对非遗传承的关注与支持。
多形式普法宣传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7月9日,实践团成员前往中原军政大学旧址,学习中原军政大学的历史及革命精神,通过回顾中原地区的红色传统,激发实践团成员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参观中原军政大学旧址
校地融合,共建基地。7月9日,郑州经贸学院“法治青春行”实践团与汝州市汝瓷小镇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郑州经贸学院法律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鹏鹤、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刘军星、社会事务部部长王菲菲、带队老师周丽洁、柴铭洋等出席此次活动,双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践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展开讨论,并就校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达成共识。
会议现场
授牌仪式
合影留念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促进成长。在学校和实践基地等多方支持下,郑州经贸学院“法治青春行”实践团围绕政策对接、司法指引、匠艺探访、红色教育、文化溯源、产业调研、普法行动七大板块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经贸青年力量,为汝瓷传承及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治建设添砖加瓦。未来,郑州经贸学院将持续发挥好“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引领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郑州经贸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