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进程中,河职的身影从未缺席。
它把“课堂思政”搬到中原大地,让每处历史坐标都成为思政课堂的“活教材”;它把“韧性思政”种在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触摸历史中淬炼精神韧性,让红色基因成为直面挫折的坚强铠甲;它把“行走思政”变成生动教材,让学生将思政认知转化为观察社会的视角,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与人民的实践中绽放光芒。
7月4日—8日,为深入落实河南省教育厅“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通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用脚步丈量河南——行走的思政课”暑期思政实践活动,共派出郑州、开封、新乡等三支实践队伍,分别前往22个红色基地和文化场馆,通过“走、看、听、讲、记、研”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于学思践悟中坚定信念,以知行合一感恩奋进,这既是学校“大思政”铸魂工程的具体实践,也是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河职力量”。
思政育魂:铸牢精神坐标的时代课堂
思政实践,丈量的不仅是中原大地的经纬,更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海拔。
行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厉励为实践团队授旗,并与出征队员合影留念。他希望同学们在“用脚步丈量河南——行走的思政课”这一生动实践中,深切感悟思想伟力,勇担强国复兴时代重任,将“爱党、报国、拥军、荣校”的大志向熔铸于知行合一的奋斗征程,用青春脚步丈量中原热土,以挺膺之姿答好时代答卷。
5天,跋涉500公里,行进450万步,来自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60名师生深入22个红色教育基地与历史文化场馆,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脉络,在思考中淬炼信仰底色。
在豫西抗日纪念馆,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无声诉说着豫西抗战的壮烈与不屈,斑驳的步枪、布满弹孔的军装静静陈列在展柜中,师生们驻足观看,与80年前战士们的呐喊隔空交汇,实地感知血与火铸就的抗战岁月。汽车与交通学院网联241班孙旭博在笔记中写道:墙体上残留的弹孔与刀痕,如永不愈合的伤疤,以最沉默也最惊心的方式,刻录着抗战的惨烈与牺牲的沉重。革命先辈们在抗争中以血肉熔铸意志的丰碑,让我知道历史并非尘封的书页,我们要铭记那苦难岁月里如石般坚韧的意志。
在焦裕禄纪念馆,学生们深入了解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学习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焦裕禄干部学院旁,焦桐无言,时空坐标的交叠里,托举起先辈与青年的传承,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华以焦桐为鲜活教材,为学生进行授课,倡树学生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崇高品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晓毅讲到焦裕禄同志“活着我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时潸然泪下,焦桐绿意葱茏、繁枝如盖,学生们专注倾听,眼中泪光闪烁。
在辉县市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手持抹布擦拭墓碑,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驻足瞻仰,追溯先烈足迹,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追念,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大学生心中深深扎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河职师生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心灵感悟着先辈的精神密码,每一次擦拭都是无声的对话,每一次凝视都是跨越时空的致敬。
文化育人:解码中原文明的活态传承
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厚重河南,出彩的文化故事从来不缺。
从河南博物院、黄帝故里、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到新乡市博物馆、穆青精神实践教育基地,从开封博物馆、刘青霞故居到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河南大学,宣讲员讲出彩故事、学生谈体验收获、思政老师带头思考,“行走+宣讲”“行走+思政”“行走+调研”组合型暑期思政活动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为文化传承播下希望的种子。青年学子学习历史故事、了解民俗风情、参观古迹遗存,将所见所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形成跨越时空的青春力量。
在一场场行走的思政课中,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位教师以“陪同式启发”引领学生深学、细悟、笃行:郑州站,教师彭南创新运用“翻转课堂”,以问题链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将思政引领与和文化场景、榜样故事、互动游戏融合,引领广大青年学子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服务奉献中深刻感悟国情民情;开封站,教师王晓毅以具象化案例生动诠释“为什么要用脚步丈量河南?要丈量什么?又该如何丈量?”的核心问题,在一次次“深度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悟为民情怀与奋斗精神;新乡站,教师张琳以“历史代入法”启发学生,深度解析革命文物背后的理论密码,并围绕奋斗故事展开“时代之问”思辨研讨,在角色转换与思想碰撞中将宏大叙事内化为青春责任担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总和,亦是思政课建设的“源头活水”。“用脚步丈量河南——行走的思政课”暑期思政实践活动将“以德育人”和“以文化人”相结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以“文化+实践”的具象化叙事、沉浸式体验等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推动学生认知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注入活力。
实践赋能:连接知行的砥砺成长
以行走为笔,用脚步丈量河南,以实践回应使命。
行中,实践团坚持每日组织分队研讨,即时梳理所见所得、剖析核心问题、激发集体智慧,以真实的观察与感悟孕育深刻的思考与行动方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强化,做到知行合一。
这不仅是一场参观学习,还是一次融合“思政育魂、文化培根、实践砺行、纪律塑形”四维一体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当传统课堂遇上行走教学,当理论说教变为沉浸体验,这场特殊的暑期实践正在重新定义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近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校地联动、校馆联动,拓展“大思政课”育人场域,将思政课堂“搬”出教室,打好契合职教特色育人“组合拳”,实现技能强国和学生成才成长双向奔赴,让学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看见”真理,用心灵“感悟”信仰,在“党味”浸染中涵养家国情怀,让“社会大课堂”成为铸魂育人的广阔天地,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实践技能,以青春之力挺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未来,学校将持续紧抓“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激发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活力,筑牢学生信仰之基,勇攀科技高峰,在广袤天地间躬身力行,于社会课堂中淬炼成长,让青春在服务国家与人民的实践中绽放璀璨光芒。
擎旗奋进担大任,淬火砺锋赴新程。接下来,“用脚步丈量河南——行走的思政课”暑期思政实践团将用三年时间走遍河南,系统构建“了解—深研—升华”的实践育人进阶体系,聚焦“文明根脉”,深化“时代答卷”,着力“青年使命”,通过逐年递进的主题实践,引导学生在行走实践中熔铸时代精神,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躬身笃行的育人闭环,真正把青春奋斗融入伟大实践。(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