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商丘师范学院原创民族歌剧《应天书院》首演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编辑

  “诗书礼乐舞,尽融注其中”

  一部歌剧,一段历史

  一座书院,一种传承

  历时两年之久

  一群商师人

  再度道来应天书院的前世今生

  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一部应天书院的传奇。6月5日晚,商丘师范学院原创民族歌剧《应天书院》首演在商丘市宋城影剧院隆重举行。

  歌剧《应天书院》采用夹叙夹议的散文诗的结构,巧妙的将“诗书礼乐舞”融汇其中,呈现出了“应天书院”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以及不断传承的脉络。用现代人的审美为观众呈现一部跨越千年、华丽的民族音乐史诗。

  《应天书院》是商丘师范学院历时两年组织广大师生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出的原创民族歌剧,共有“序幕、睢阳学舍、应天书院、应天书院与范仲淹、应天书院与范公治学、应天书院之精神永存、尾声”七部分构成。

序幕

  伴随着初入应天书院的学子与千年之前的范仲淹的一场对话,《应天书院》正式拉开了序幕。

睢阳学舍

  五代十国,庠序失教,乐于教育的杨悫开始执教睢阳学舍聚众讲学,其门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睢阳学舍逐渐繁荣,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

应天书院

  随着戚同文病逝,学校曾一度关闭。富人曹诚不忍学舍衰败,在戚同文旧学之地出资三百万金,造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应天书院由此而生。

应天书院与范仲淹

  “昼夜不息,冬日疲甚,以水沃面,食不继,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这是23岁的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苦读时写下的句子。就连当时的真宗去应天府朝拜,范仲淹也仍旧刻苦学习不顾去拜见。也正因苦学如此,范仲淹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第一轮官宦生涯。

应天书院与范公治学

  十年后范仲淹因母亲去世留在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应天书院。他以“九河我吞、百谷我尊;良玉我切、浮云我决”的气概,继承和弘扬先师戚同文的教学理念,他把戚同文“天下同文的”校训,发展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开创了华夏教育史的光辉先例。

应天书院之精神永存

  金兵入侵,书院毁于战乱。然而,范仲淹的忧乐情怀和赤子精神却永远留在商丘,和应天书院的精神融为一体,薪火相传。

尾声

  如今,商师学子定会将“应天归德、智圆行方”的校训牢记于心,秉承书院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为我校建设“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魏豪  李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