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世清 )四月的一天,记者走进鲁山县下汤镇第三小学时,正是大课间,三五个学生在紧张着打扫树下掉落的树叶,打扫完之后又把劳动工具摆的整整齐齐;到了课间操时间,看到所有学生走出教室,排好做操的方框队,认真的做着广播体操;中间没有教师提醒,没有学生乱跑乱闹。
下汤镇第三小学位于鲁山县城城西20多公里的山区,这个学校十分重视“养成教育”即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住宿习惯、就餐习惯。
据学校提供数据显示,最远的学生据学校十三公里左右,因此该校下设三个学点,每个学点设一、二年级,3-6年级离家远的学生学校提供住宿及就餐。
小学阶段是培养优秀习惯的关键期,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引导学生规范自我行为;认真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班会,从细节处入手,让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争取做到垃圾不落地、人走灯灭、人走水停、物品整齐、不浪费粮食等等。
“我们校长在这个学校14年了,当了4年的正校长,他总是带头干,还带了六年级的数学课,并且成绩很好,我每天早上起来总是能看见他在打扫院子、浇花草;十分勤劳、任劳任怨,他的人格魅力一直在引领着我们老师,平时学校有个啥事,都不用说老师们都干了。”该校副校长李金辉说。
校长张玉晓说:“我认为校长就是学校的长工,长年累月如此去耕耘一个学校,就一定能使学校发展;‘天下难事必做一易,天下小事必做一细。’做任何一件小事,都要从细节入手,才能把一些小事做到极致,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在教育岗位上就是要从细节入手,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