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缘何不敢批评一些学生?
来源:新豫网 作者:杨亚军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1-06
摘要: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不信,你看最近的新闻:河南省信阳市某高中老师,因批评学生上课带手机,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老师苦寻6天才将其找回(1月5日 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不信,你看最近的新闻:河南省信阳市某高中老师,因批评学生上课带手机,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老师苦寻6天才将其找回……(1月5日 人民日报)
时下,书难教、学生难管、班主任难做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议论的话题。造就今天教师这一职业的难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与教育制度亟待改革和法制不健全有关。教师不愿、不敢批评和管理学生的原因很多,笔者作为高中教师身有体会,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怕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当前,在诸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出台的背景下,教师把握好“批”的度的确挺难,尤其在老百姓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我们的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如果稍不注意就要吃官司惹麻烦。近几年来,教师由于管理学生或批评学生而遭起诉的事件已屡见不鲜。有了前车之鉴,有了切肤之痛后,有一些教师干脆对学生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少管或不管,试问,有谁愿意因管理批评学生而去“违法”呢?
其次,怕得罪不起一些学生及其家长。近些年来,由于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学生中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一些不良家庭环境中培育了一群性格行为怪异的孩子。这些孩子唯我独尊、目无校规校纪、身心脆弱,一旦受教师的管教和批评便诉之其家长或校领导。有的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冲到学校,声称要为其子女“讨回公道”,大吵大闹,有的甚至闹到校长室或上级主管部门。而遭到学生及学生家长责难的教师,大多是有理难辩、有冤难伸、有苦难言,还要忍受别人的误解和白眼。于是在老师中就出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管教不批评学生又不会影响自己工资”的论调。甚至有老师直言:“又不是我的子女,管他呢,成不成才与我无关,何必呢?”
再次,怕学生不上了或离家出走。像上述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因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了6天,这6天这位教师的心情谁能理解。目前,尤其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入学率,提出了“该入学的一个也不能少,入了学的一个也不能跑”的口号。一旦学生因犯错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一些学生便以不读书来威胁老师,从而导致老师在管理学生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近年来,因不服从教师管理或受到教师批评,学生负气离家出走的事情时有发生,并且呈现上升趋势。这些离家出走的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一是安全问题,二是学校声誉问题。可以说,老师遇到这样的事情总是寝食不安备受各种责难。作为老师来讲,谁也不愿遇到这样的事情,因此,有些学生只好以不管不教而为之。
教育发展到今天,学校的问题也变得千奇百怪,社会在加大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同时,对教师职业的保护也应当及时跟上。很显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管理是必须的。正如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所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因此,教师的善意批评和及时管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途径,常言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就变坏”。国家应当立法保护教师教育过程的合法性,使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敢于批评教育学生,社会也应当理解和配合教师对学生的正当批评和管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